在废墟里捡星星的人司徒文若林未免费完结版小说_小说完结在废墟里捡星星的人司徒文若林未

在废墟里捡星星的人司徒文若林未免费完结版小说_小说完结在废墟里捡星星的人司徒文若林未

作者:司徒文若

其它小说连载

男生生活《在废墟里捡星星的人》是大神“司徒文若”的代表作,司徒文若林未是书中的主角。精彩章节概述:主角是林未的男生生活小说《在废墟里捡星星的人》,这是网络小说家“司徒文若”的又一力作,故事充满了爱情与冒险,本站无广告TXT全本,精彩内容欢迎阅读!本书共计20305字,1章节,更新日期为2025-10-14 02:43:04。该作品目前在本网 sjyso.com上完结。小说详情介绍:在废墟里捡星星的人

2025-10-14 06:56:34

1 前言:废墟之上,春之回响在这个被效率与成功定义的年代,

“985硕士”“海归精英”这些曾经熠熠生辉的标签,逐渐被现实的风雨剥蚀,

显露出底下锈迹斑斑的真相。当“知识改变命运”的誓言撞上“35岁危机”的铜墙铁壁,

当“体面工作”的幻梦碎成“996”的玻璃渣,一群被时代洪流裹挟的年轻人,

开始在废墟里寻找春天的踪迹。《废墟里的春天》,

作为《在废墟里捡星星的人》的开篇首卷,

将更多的关注聚焦于当下人们热议的“读书无用论”现象。

它绝非一碗用以自我激励的心灵鸡汤,而是一面能够清晰映照现实的明镜。

书中讲述了一个985硕士林未的故事——他从大厂中满怀激情的“奋斗者”,

沦落为街头奔波的外卖骑手;从创业公司里负责“内容运营”的职场人,

变成电子厂中默默无闻的“临时文员”。在一次次职业的跌落与沉沦中,

他亲手撕碎了“学历”这张看似光鲜亮丽的遮羞布,却在生活的重重褶皱里,

重新拾起了被遗弃已久的尊严与诗意。这无疑是一部书写“失败者”的壮丽史诗。

我们如执着的画师,在时光的画布上,不遗余力地勾勒着成功的模样,

用世俗的标准、他人的期许,为它涂上绚丽的色彩。然而,在这场对成功的狂热追逐中,

失败却像被遗忘在角落的旧画,无人问津,在岁月的尘埃里默默蒙尘。

林未求职路上的一次次碰壁、面对客户辱骂时的一声声隐忍、深夜独自流下的每一滴泪水,

都在无声却有力地叩问着这个时代的荒诞本质:当学历不再是助力,

暴地简化为房子、车子和存款这些物质符号;当年轻人的梦想被现实的铁蹄无情碾碎成粉末,

我们是否还有足够的勇气,在一片荒芜的废墟中,种下一朵象征希望与美好的花?然而,

《废墟里的春天》更像是一曲献给“觉醒者”的激昂赞歌。

林未并非第一个被生活狠狠按在地上摩擦的人,也绝不会是最后一个。

边用诗歌抒发内心的工人、用冷冻卵子与时间顽强对抗的程序员……他们各自以独特的方式,

在现实的冰冷裂缝中,奋力凿出一丝温暖而明亮的光亮。他们的故事或许不够“体面”,

缺乏世俗眼中所谓的成功光环,但却无比真实,

直抵人心;他们的挣扎或许没有换来传统意义上的“成功”,但却足够勇敢,

彰显着生命的坚韧与不屈。这本书的灵感,

源于无数个深夜与自己的对话——与送外卖途中偶然遇到的独臂修手机大叔,

倾听他背后的故事;与创业失败后在夜市摆摊维持生计的北大女生,

探讨人生的起伏;与在城中村屋顶漏雨的出租屋里坚持写诗的室友,

感受他内心的诗意与执着。他们的故事犹如一颗颗散落在尘世中的璀璨星星,

被林未用细腻而真挚的文字精心串成一条闪耀的银河,

照亮了那些被主流叙事长久忽略的黑暗角落。我们创作这本书,并非是为了发出愤怒的控诉,

而是为了如实记录这个时代的真实面貌;并非是为了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而是为了抛出一个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这个“内卷”与“躺平”激烈拉锯的复杂时代,

我们是否还能怀揣着对“春天”的坚定信念?当“读书无用”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

当“体面”成为一种遥不可及的奢侈品,我们是否还能在一片废墟之中,聆听到花开的声音?

或许,真正的“成功”从来都不是看你爬得有多高、站得有多远,而是在你重重摔倒之后,

新站起来的勇气与力量;真正的“体面”从来都不是看你穿得有多光鲜亮丽、外表有多精致,

而是看你活得是否真实、是否遵循内心的声音。林未的故事终会有落幕的那一天,

但那些在废墟中执着种下春天希望的人,永远不会从历史的舞台上缺席。愿这本书,

能成为你在深夜迷茫时的一盏温暖明灯,

为你驱散黑暗;能成为你在废墟中探索时的一把坚实铁锹,

助你挖掘希望;能成为你在春天里播种时的一粒饱满种子,孕育未来。谨以此书,

献给当下每一个在迷茫中徘徊、在困境中挣扎的人!2 逃离的代价985硕士的简历,

不过是揉进垃圾桶的废纸2022年的深冬,林未的胃先“罢工”了。

医生说他胃黏膜薄得像张煎饼,全是996给“揉”出来的——连续三年凌晨下班,

早餐当午餐吃,咖啡当水灌,胃里早锈成了废铁。睡眠更碎,夜里睁眼盯着天花板数羊,

数到三百只时天亮了,得爬起来接着改PPT。离职那天,他抱着纸箱走出写字楼,

阳光“唰”地砸在脸上,刺得眼眶发酸。可他突然笑了,笑得像哭——原来“逃离”的代价,

是发现自己成了时代洪流里的一粒沙,风一吹,连个响儿都听不见。三年后,

他蹲在出租屋的马桶上刷招聘软件,手指头都快戳烂了,第2000份简历投出去,

系统“叮”地弹了个提示:“您的简历与岗位匹配度低于5%。” 他盯着屏幕,

喉咙里泛着苦,像吞了口生锈的铁水。从“海归硕士”到咖啡店夜班店员,

再到外卖骑手、直播间背景板——他的职业轨迹像条被晒干的河,底下的石头硌得脚生疼。

父母在电话里吼:“别人都能忍,就你矫情!你表弟在工地搬砖,一个月八千,你呢?

”他张了张嘴,想说“我胃出血住院时,表弟在工地吃盒饭”,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直到那天,林未的手机屏幕突然裂开一道缝。是条推送,

标题刺得他手指发麻:“28岁程序员猝死,遗物曝光引全网破防”。

他下意识要点“不感兴趣”,却瞥见配图里那件熟悉的校服——蓝白条纹,袖口磨得发毛,

是他们高三2班的班服。照片是偷拍的:遗体盖着白布,只露出半张脸,

白得像刚刷过的墙。抽屉被拉开,杂物堆里,一板抗抑郁药压着张皱巴巴的纸,

药盒上的生产日期是2023年5月,纸上的钢笔字却洇着二十年前的墨香:“等我结婚,

全班都来喝喜酒!”林未的喉结动了动。他想起毕业那天,

张明远把校服第二颗纽扣塞进他手心,笑着说:“这扣子当信物,谁先结婚谁请客!

”当时教室后排的男生们哄笑成一团,有人吹口哨,有人往黑板上写“百年好合”。现在,

纽扣还在他钱包夹层里,和地铁卡、工资条挤在一起;而说那句话的人,已经躺在太平间,

抽屉里的婚假单日期是2024年10月1日——距离他承诺的“喜酒”,只剩三个月。

他关掉手机,胃里一阵翻腾,像有把锈刀在搅。这世界病了。 病的不是他,

是那些卡着齿轮转的系统——老板说要“奋斗”,父母说要“稳定”,

可谁问过年轻人:“你疼不疼?”林未的简历在招聘网站死了第108回时,他一咬牙,

把标题栏的“海归硕士”四个字给删了。 这四个字,曾经是他出门跟人碰杯的底气,

是家里亲戚饭桌上必提的“骄傲”。可现在,这四个字像过期了的创可贴,

贴不住现实的伤口,连个缓冲的疼都挡不住。纸上的“复旦大学新闻学硕士”成了个冷笑话,

仿佛在咧着嘴笑他:“你当年牛气啥?现在不照样是人力市场上的烂白菜?

”第109份简历,他投给了一家互联网公司,运营岗。面试那天,

他特意穿了件干净的衬衫,结果面试官的镜片反着冷光,目光扫到他学历那一栏,嘴角一扯,

礼貌里带着点不耐烦:“林先生,现在的就业环境,我们更想要一个有三年经验的本科生。

”“可你们招聘启事上写着‘硕士优先’啊。”“那是HR手滑写错了。

”面试官把简历推回来,纸页摩擦的声音像秋天的落叶,簌簌地响,“现在硕士一抓一大把,

我们得省着点用人成本。”电梯往下走时,失重感让林未想起大厂离职那天,

办公室收走他工牌的瞬间。金属夹子“咔嗒”一响,像是剪断了他和“体面”的最后那根线。

他盯着电梯镜子里那个脸色发灰的人,突然有点恍惚——这还是当年毕业典礼上,

举着酒杯喊“我要改变世界”的那个傻小子吗?地铁口的烤红薯炉子冒着热气,

大爷的铁铲在煤堆上敲得“当当”响,声音脆生生的。“小伙子,看你穿得挺利索,

咋耷拉着个脑袋?”“大爷,您说读书这玩意儿,到底有没有用?”大爷咧嘴笑了,

脸上的皱纹里嵌着炭灰:“我儿子初中没念完,在工地搬砖,一天五百块;我闺女大专毕业,

在幼儿园当老师,一个月三千。你说有用没用?”风卷着落叶从脚边飘过,

林未突然想起毕业典礼上校长的话:“知识是改变命运的钥匙。”可现在,

这钥匙像是卡在了现实的锁眼里,怎么拧都转不动。他蹲下身,捡了片枯叶,

叶脉像老人手背上的青筋,细弱又清晰。“大爷,您觉得啥叫‘成功’?”“成功?

”大爷往炉子里添了块煤,火苗“呼”地窜起来,“能吃饱饭,不欠人钱,就算成功。

”林未没吭声。他想起大厂那会儿,同事们总在茶水间打趣:“现在不拼,

等三十五被优化了,哭都来不及。”可真到了三十五,优化不是威胁,是悬在头顶的一把刀,

随时可能掉下来。晚上,出租屋的折叠桌上堆着一百份简历。

每份都写着“海归硕士”“985毕业”“三段大厂实习”,字迹工整得像墓碑上的刻字。

手机震了,是老妈发来的语音:“你表弟在县城当公务员,一个月三千,但稳当,你咋不考?

”合租的小陈蹲在床边刷招聘软件,手机蓝光映着他下巴上的胡茬。“看,

这有个工厂招普工,一个月八千,比我送外卖挣得多。”“可你上了大学啊。”“大学?

”小陈笑了,嘴角扯出个苦相。“我送外卖那会儿,有客户让我帮他倒垃圾,

我说‘我是大学生,不干这个’,结果他给了我个差评。”他低头继续划屏幕,“现在想想,

倒垃圾算啥?至少不用看人脸色。”窗外,霓虹灯开始闪,像一群得了癫痫的萤火虫。

林未的简历在垃圾桶里蜷着,纸页被咖啡渍染得发黄,边角卷起来,像片干巴的落叶。

他突然想起大厂那会儿,同事们总在深夜的办公室里自拍,配文“奋斗的青春最美丽”,

可照片背景里,墙上的钟早就过了十二点。这时候房间的敲门声响了。房东太太是个八零后,

她靠在门框上,涂着红指甲油的手指夹着烟,烟雾缭绕里,

声音带着拆迁户特有的牛气:“小林啊,我侄子在房地产公司当主管,要不我介绍你去?

”“谢谢,我不想卖房。”“卖房咋啦?”她挑了挑眉。“我靠拆迁分了八套房,

你们年轻人咋不买房?就是不够拼!”门“砰”地关上了。林未靠在门板上,

听见房东太太在走廊里跟邻居说:“现在的年轻人,吃不了苦,

还挑三拣四……”他翻开失业日记,在最新一页写:“他们靠八套房筑了个围城,

却不知道城外的机器早就锈得转不动了。”日记本的纸页泛着黄,像一张张被风干的脸。

深夜,林未的手机突然震动。是高中班级群,@所有人的红标刺得眼睛发酸。他点开,

最上方是班长发的讣告,黑底白字像块沉重的墓碑:“张明远同学于昨日凌晨猝死,

终年28岁。”群里静了三秒,接着炸开。“怎么可能?

他上个月还发朋友圈说‘项目上线就休假’!”“听说连续加班三个月,

每天只睡四小时……”“他女朋友昨天还在朋友圈晒婚戒啊!”林未的手指悬在屏幕上,

迟迟点不开那张遗照。照片是毕业照的截图——张明远站在第三排,

白衬衫领子翻得歪歪扭扭,嘴角勉强扯出个笑,背后飘着的红旗被风吹得卷起一角,

像团凝固的血。“叮——”班长又发了一张图,是遗物清单的照片。清单拍得模糊,

但能看清两行字:“盐酸氟西汀胶囊抗抑郁药,

剩余3盒”“婚假单2023年10月1日签发,未使用”。群里突然安静。

有人发了个“蜡烛”表情,很快被一串“破防了”“太真实了”淹没。林未的喉咙发紧。

他想起上周在地铁口撞见张明远——那个总说“等我结婚一定请你当伴郎”的男孩,

正蹲在花坛边啃冷掉的包子,西装袖口沾着咖啡渍,手机屏幕亮着“未读消息99+”。

“你……最近还好吗?”林未当时问。张明远咧嘴笑,眼底却泛着青:“好着呢,

项目奖金够付首付了。”他顿了顿,又补一句,“就是药得按时吃,不然睡不着。”此刻,

清单上的“抗抑郁药”和“婚假单”并排躺着,像两枚生锈的奖章。林未突然想起毕业那天,

张明远把红旗角塞进他手里,说:“等咱们成了大人物,这旗子就是文物!”窗外,

城市的霓虹灯仍在闪烁,像无数双冷漠的眼睛。林未关掉手机,黑暗里,

那面飘着的红旗突然在脑海中鲜活起来——风卷起旗角,28岁的张明远站在下面,

白衬衫被吹得鼓起来,像只随时要飞走的鸟。小陈的鼾声从隔壁传来,

混着手机外放的短视频笑声。林未打开台灯,光晕落在简历上,

那些被精心标注的“优势”现在像一道道讽刺的疤。他抓起笔,在纸页空白处画了个齿轮,

中间写着:“996→猝死→抗抑郁药→婚假单没用→机器继续转。”窗外,

城市的灯亮了一夜,像无数双空洞的眼睛,盯着每一个在生存线上挣扎的人。而林未知道,

自己不过是其中一个。 ——一个被时代机器碾过的985硕士,一个在理想和现实中间,

想捡回点尊严的“烂纸收集者”。这世界病了,可总有人得在废墟里,种出点新芽来。

3 3000块招不到农民工,但大学生遍地是林未的第二个选择,

是窝进一家创业公司当内容运营。 月薪6000,单休,

没有五险一金——这条件搁在招聘软件上,连“低配”都算不上,顶多是“丐中丐版”。

HR坐在堆满外卖盒的工位后,镜片后的眼睛上下打量他:“这个薪资,

在你们这个学历里算低了吧?”“不算低。”林未扯了扯嘴角。

他上周刚在城中村见过老周——50岁的建筑工,蹲在水泥堆上扒拉白菜炖豆腐,

日薪400,现金结算,没合同没社保,可人家那碗饭吃得比他踏实。

老周当时叼着烟头笑:“你们年轻人啊,就是眼高手低。我儿子大专毕业,在县城当公务员,

一个月3000,还觉得‘稳定’是金饭碗。”林未没接话。他盯着老周龟裂的手掌,

指甲缝里嵌着水泥灰,突然想起自己大学时在文学社写的诗:“我要用文字砌一座城堡,

让所有流浪的灵魂都有家。” 现在,他连砌砖的资格都没有。入职第三周,

林未在茶水间撞见两个同事嚼舌根。“听说新来的那个硕士,之前在大厂月薪2万?

”“现在6000也干?读书读傻了?”咖啡机“咕嘟咕嘟”冒着热气,林未站在转角,

手里的马克杯烫得指节发红。他想起大厂时期,

同事们会在凌晨的办公室发朋友圈:“你见过凌晨四点的北京吗?

”配图是工位上堆成山的空咖啡杯。现在,

凌晨四点的北京属于外卖骑手、代驾司机和24小时便利店的收银员。而他,

坐在创业公司漏风的工位上,对着满屏的“10w+爆款标题”抓耳挠腮,

键盘敲得比工地砸钢筋还响。“林哥,帮我改个文案?”隔壁工位的小妹把手机递过来,

屏幕上是条土味情话:“宝,你像我的五险一金,没有你,我的心就空落落的。

”林未盯着看了三秒,默默把“五险一金”改成“社保”——创业公司连这玩意儿都没有。

晚上,林未给父亲打电话。 电话那头的背景音是麻将碰撞声和母亲的唠叨:“老林,

你儿子又失业了?”“爸,我入职了,月薪6000。”“6000?

”父亲的吼声震得手机嗡嗡响。“你堂弟初中没毕业,在汽修厂当师傅,一个月1万2!

你读那么多书,读到狗肚子里了?”“爸,时代变了。”“变个屁!

我当年在厂里……”父亲的话被麻将声截断,林未却突然开口:“爸,

你当年在厂里流水线一天站12小时,现在让我坐空调房打字还嫌累?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父亲的怒火像被戳破的气球,

瘪成一声叹息:“你小子……读书读出优越感了?”“不是优越感,是落差感。

”林未盯着出租屋斑驳的墙皮,水渍洇出一朵灰色的花。“你当年站12小时,

能攒钱盖房娶媳妇;我现在坐12小时,连房租都交不起。”父亲又沉默了。

麻将声稀疏下来,母亲小声嘀咕:“要不让娃回来考公务员?”“考公务员?

”父亲的声音突然拔高,“他堂弟初中没毕业都能挣1万2,他一个硕士去当公务员,

一个月3000,丢不丢人?”电话挂断时,林未的手指还在发抖。

他想起堂弟的朋友圈:晒修车的手套,晒客户送的烟,晒工资到账的短信截图——1万2,

比他的6000厚实两倍。 可堂弟的手永远沾着机油,指甲缝黑得洗不干净;而他的手,

除了敲键盘磨出的茧,连支烟都夹不稳。挂断电话后,林未鬼使神差地打开了招聘软件。

页面跳出一条信息:“急招瓦工,日薪600-800,包吃住。

”他盯着“瓦工”两个字看了很久,手指悬在屏幕上,像悬在人生的岔路口。

“瓦工”这个词,离他太远了。他想起大学最后一堂文学课,

教室里弥漫着某种焦灼的甜腻——前排女生在补口红,后排男生嚼着辣条,讲台上,

老教授捧着泛黄的《百年孤独》,声音沙哑得像生锈的齿轮:“文学是社会的良心!

是黑暗里的火把!是……”“叮——”三十七部手机同时震动,

像一群蛰伏的电子蝉突然苏醒。“抱歉老师,”坐在第一排的班长举起手机,屏幕亮得刺眼,

“校招群在发‘字节跳动内推码’,我截个图。”老教授的眼镜滑到鼻尖,他眯起眼,

看见前排几个男生正把课本立成屏障,手机藏在下面刷BOSS直聘。

屏幕上“月薪15-20K”“六险二金”“免费三餐”的字样跳得欢快,

像一群张牙舞爪的小鬼。“你们……”老教授的手抖了抖,粉笔头“啪”地砸在讲台上,

“你们连马尔克斯都没读完,就想着卖命换钱?”“老师,”班长小声嘀咕,

“您上个月还说‘文学能滋养灵魂’……”“可它养不活肚子!”后排突然有人喊。

是个戴黑框眼镜的男生,他举着手机站起来,

屏幕上是刚收到的offer邮件:“税前18K,HR说‘加班有餐补’。

”他咽了口唾沫,声音突然拔高,“我爹在工地摔断腿,医保只报三成!您跟我说‘灵魂’?

灵魂能付手术费吗?”教室里死一般静。老教授的嘴唇动了动,像条搁浅的鱼。

窗外的蝉突然扯着嗓子嘶叫,阳光透过玻璃,

在“文学是社会的良心”那行PPT上割出一道惨白的裂痕。

林未低头看着自己的手机——屏幕上是某外卖平台的骑手招募广告:“日赚300+,

时间自由!

”他想起上周在图书馆撞见的场景:穿西装的学生举着自拍杆直播“大厂面试技巧”,

背景里,几个女生正对着镜子练习“微笑服务”。“叮——”又一声震动。这次是他的手机。

母亲发来消息:“你爸的降压药又贵了,你实习那点补贴够吗?”他关掉屏幕,

抬头看见老教授正用袖子擦眼镜。讲台上,那本《百年孤独》的封皮被阳光晒得卷了边,

像一片枯黄的落叶。“继续吧,”老教授的声音轻得像片羽毛,

“今天讲……讲魔幻现实主义。”林未翻开笔记本,

第一页还记着老教授开学时的话:“文学是刀,能剖开时代的脓疮。”现在,

良心换不来饭吃。 他点开瓦工的详情页,照片里是个戴安全帽的中年男人,皮肤黝黑,

笑得露出缺了颗的门牙。简介写着:“吃苦耐劳者优先,工资日结。”“日结。

”林未轻声念出这两个字,突然想起老周的现金日结——没有社保,没有合同,

可钱攥在手里,踏实。而他的6000,要扣掉房租、水电、通勤费,最后剩下的,

连老周一顿下酒菜都买不起。下夜班时,林未去了城中村的夜市。

烤串摊的油烟裹着辣椒味钻进鼻腔,他点了份炒粉,坐在塑料凳上吃。老板是位大姐,

炒粉的动作像在打太极。“小伙子,看你穿得挺干净,咋来这儿吃饭?”“干净能吃饱吗?

”林未笑。大姐也笑了,铲子在锅里翻得“啪啪”响:“我儿子大专毕业,

在物流公司当主管,一个月8000,可他嫌累,非要考公务员。”“公务员稳定。

”“稳定?”大姐把炒粉盛进塑料盒,“稳定穷呗!我当年在工厂打工,一个月3000,

现在摆摊,一天能挣500。”林未没接话。

他想起创业公司老板画的大饼:“等咱们融资了,月薪分分钟过万!”可融资的消息像风,

吹过就没了影。炒粉吃完了,林未掏出手机扫码。大姐瞥了眼他的屏幕:“哟,还用苹果呢?

我儿子手机摔了都不舍得换,说‘能打电话就行’。”林未的手指顿了顿。

他的苹果是二手的,屏幕裂了道缝,可他不敢换——下个月房租还没着落。回到出租屋,

林未翻出失业日记,在最新一页写下:“瓦工日薪600-800,

包吃住;硕士月薪6000,单休,无社保;堂弟汽修1万2,

指甲缝嵌满机油;老周建筑400/天,现金塞进裤兜像勋章。

”林未的笔尖在纸上戳出个洞。尊严被拆成数字,

摆在秤盘上称量——瓦工的600是汗水的重量,硕士的6000是空气的虚浮,

堂弟的1万2是机油的黏腻,老周的400是现金的踏实。他翻开手机相册,

最后一张照片是毕业典礼上和导师的合影。导师握着他的手说:“文学是灯,能照亮黑暗。

”可现在,这盏灯连出租屋的霉斑都照不亮。窗外,城中村的灯光像一串溃散的星子,

偶尔有醉汉的吼声穿透墙壁。林未摸了摸口袋里的烟盒——空了。他想起大厂时期,

同事们会在茶水间分烟,包装是进口的,味道却和城中村小卖部的五块钱一包没区别。

“原来尊严,是有价码的。”第二天,林未被老板叫进会议室。 投影仪的光打在墙上,

映出一张夸张的图表:“如何写出10w+爆款?标题要够‘虎’!内容要够‘狗’!

情绪要够‘炸’!”老板敲着白板,唾沫横飞:“现在用户就吃这套!什么深度、逻辑,

统统靠边站!你要把他们的情绪当提线木偶,牵着走!

”林未盯着白板上的“虎”“狗”“炸”,

突然想起老周蹲在水泥堆上吃饭的样子——那碗白菜炖豆腐,没有爆款标题,没有情绪煽动,

却热气腾腾,吃得人胃里踏实。“林未,你那个‘打工人自救指南’的选题,太温吞了!

”老板把方案摔在桌上,“得改!

要加‘00后整顿职场’‘月薪3000如何逆袭’这种钩子!”“可那些是真实的吗?

”“真实?”老板笑了,“用户要的是幻想,不是现实!

你写‘月薪6000的硕士如何体面生存’,有人看吗?没有!

但你写‘硕士送外卖月入过万’,流量就来了!”林未的喉咙像塞了团棉花。

他想起大厂时期,同事们会在凌晨发朋友圈:“又干完一个项目,为自己点赞!

”配图是工位上的泡面桶。可现在,他连泡面都舍不得买——超市打折的挂面,够吃三天。

“原来我们生产的,从来不是内容,而是幻觉。”周末,林未回了趟老家。

堂弟正在院子里修车,机油沾满工作服,手指粗得像胡萝卜。他抬头笑了:“哥,

听说你月薪6000?比我少一半呢!”林未没接话。

他盯着堂弟工具箱上的贴纸——“努力赚钱,娶媳妇”,

突然想起自己大学时贴在书桌上的便签:“未来要当作家,要改变世界。

”父亲蹲在门槛上抽烟,烟灰弹进土里,像撒了一把灰。“爸,你觉得读书有用吗?

” 父亲沉默了很久,烟头烧到手指才猛地甩开:“有用个屁!你堂弟没读书,照样挣钱!

”“可他手上的机油,洗得掉吗?”“洗不掉又怎样?”父亲吼道,“能挣钱就是本事!

你倒好,读了那么多书,连个像样的工作都找不到!”林未的胃里泛起酸水。

他想起老周的话:“你们年轻人,就是眼高手低。”可眼高的是谁?手低的又是谁?晚上,

母亲偷偷塞给他一个信封:“里面是三千块,别告诉你爸。”“妈,我不能要。”“拿着!

”母亲眼眶红了,“你爸那脾气,死要面子。他昨天还跟邻居吹牛,说你‘在大城市当白领,

一个月挣好几万’……”林未捏着信封,纸币的边角硌得手心生疼。

他想起创业公司老板的话:“等融资了,分分钟给你涨薪!”可融资的消息,像父亲吹的牛,

风一吹就散了。回到出租屋,林未再次打开了招聘软件。

瓦工的页面还挂着:“日薪600-800,包吃住。”他盯着“日结”两个字,

手指悬在屏幕上,像悬在命运的秤杆上。“日结。”他轻声念,

突然想起老周的现金——钱攥在手里,能数出声音,能闻到油墨味。而他的6000,

要等一个月,要扣房租、水电、通勤费,最后剩下的,连老周的一包烟都买不起。

他点开瓦工的详情页,照片里的男人笑得缺了颗门牙,简介写着:“吃苦耐劳者优先。

”“吃苦耐劳。”林未笑了。他想起大厂时期,同事们会在朋友圈晒“加班到凌晨”的照片,

配文“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可现在,

他连“吃苦耐劳”的资格都没有——瓦工的累是看得见的,硕士的累是藏在键盘下的。

“原来累,也有高低贵贱之分。”手机震动,是小陈发来的消息:“林哥,我送外卖时摔了,

腿骨折,老板只赔了500块。” “你呢?最近咋样?”林未盯着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

打了又删,删了又打。最后只回了一句:“还行。”他翻开失业日记,

在最新一页写下: “瓦工的600是日结的尊严,

硕士的6000是月付的枷锁; 堂弟的1万2是机油的黏腻,

老周的400是现金的踏实。这世界把尊严标了价, 有人用汗水兑换,

有人用学历抵押, 可最后, 我们都成了系统的提线木偶。”窗外,

城市的灯火彻夜不眠,像无数双空洞的眼睛,注视着每一个在生存线上挣扎的灵魂。

而林未知道,自己不过是其中之一。 ——一个被“体面”绑架的硕士,

一个在低薪与尊严间博弈的“失败者”。可失败者,也有权利愤怒。

——愤怒这世界把尊严拆成价码, 愤怒这世界用“成功”明码标价每一个鲜活的生命。

咚!咚!!咚!!!“顺丰快递!”林未起身开门,门外空无一人,只有个湿漉漉的纸箱。

林未抱着纸箱退回屋内,拆开纸箱,有震惊,有疑惑……林未的指尖悬在纸箱边缘,

迟迟不敢触碰那抹红色——是半片干枯的红旗布,绳结上缠着枚掉了漆的宿舍钥匙。

他认得这红绳,毕业那天张明远把它系在灯座上,说:“603宿舍的魂儿,

得有个物件拴着。”此刻,红绳突然断了。钥匙“当啷”掉进纸箱,砸在某块硬物上。

林未屏住呼吸,摸出张泛黄的纸:不是婚假单,是张明远的手写便签,

墨迹被雨水洇成了蓝色泪痕:“未子,假条我批好了,2024年10月1日,黄金周。

记得穿那件蓝衬衫,咱们在民政局门口……”“民政局?”林未的喉结动了动。

他想起上周在地铁口,张明远啃着冷包子说:“项目奖金够付首付了,

等婚假批下来……”话音被地铁进站的轰鸣碾碎,像张被撕成两半的假条。纸箱深处,

真正的婚假单露出一角。林未没有抽出来,

而是把脸埋进红绳断口处——粗粝的纤维扎着脸颊,

和毕业那天张明远塞给他红旗角时的触感一模一样。那时风很大,红旗卷起来,扫过他耳尖,

像句没说出口的“等我”。台灯突然“滋啦”一声,光晕缩成黄豆大小。墙上,

他的影子被拉得很长,扭曲如被暴雨拍打的旗杆。“失败者?”他对着影子扯出笑,

嘴角却尝到咸味——是红绳断口处的纤维扎进了嘴唇,“去他妈的……”话音未落,

窗外炸开一道闪电。借着光,他看见纸箱底部压着张照片:毕业照里,张明远站在第三排,

白衬衫领子翻得歪歪扭扭,背后飘着的红旗被风吹得卷起一角,像团凝固的血。

手机屏幕亮起,是母亲凌晨发来的消息:“钱不够跟妈说,别硬撑。

”时间显示“03:17”。他想起父亲蹲在门槛上抽烟的背影,想起堂弟工具箱上的贴纸,

想起创业公司老板唾沫横飞的“爆款逻辑”——这世界把尊严拆成价码,

却没人问过他:你愿意拿什么来换?他抓起笔,

在失业日记的空白页疯狂书写:“他们说‘适应规则’,

可规则是吃人的;他们说‘体面生存’,可体面是剥皮的;他们说‘成功学’,

可成功是坟墓里的勋章。”笔尖在“坟墓”二字上洇出墨团,像团凝固的血。窗外,

地铁碾过铁轨的轰鸣突然变得尖锐,震得玻璃嗡嗡作响。林未伸手按住纸页,

发现指尖在颤抖——不是因为冷,

而是因为墨迹的形状让他想起上周在太平间看到的手:那人的无名指上还套着工牌,

塑料壳裂了道缝,渗出暗红的锈渍。“去他妈的工牌。”他扯过外套,金属拉链刮过桌面,

发出类似手术刀划开纱布的声响。电梯下降时,失重感压得耳膜生疼。

他盯着楼层数字从“23”跳成“B2”,突然想起毕业那年,

张明远把宿舍钥匙塞给他时说:“603的魂儿,得有个物件拴着。”此刻,

那枚钥匙正躺在他的裤兜里,硌着大腿,像块未化的冰。地下车库的感应灯次第亮起,

光晕里浮动着细小的灰尘。林未摸出车钥匙,金属冷意顺着掌心爬上来,

让他想起太平间里那具尸体的手——也是这么凉,指甲缝里还嵌着半片代码纸。

相关推荐:

寒庭炽:四皇子逆天改命录(赵云龙小柱子)全本免费小说_新热门小说寒庭炽:四皇子逆天改命录赵云龙小柱子
《寒庭炽:四皇子逆天改命录》赵云龙小柱子火爆新书_寒庭炽:四皇子逆天改命录(赵云龙小柱子)最新热门小说
赵云龙小柱子(寒庭炽:四皇子逆天改命录)全本免费在线阅读_(寒庭炽:四皇子逆天改命录)完结版免费在线阅读
喻少雲韩昕瑶蝶鸾九天最新章节阅读_喻少雲韩昕瑶最新章节在线阅读
蝶鸾九天喻少雲韩昕瑶小说推荐完结_全集免费小说蝶鸾九天(喻少雲韩昕瑶)
蝶鸾九天喻少雲韩昕瑶免费小说完结_最新章节列表蝶鸾九天(喻少雲韩昕瑶)
顾临叶辰(天崩开局,我靠听野怪八卦成神)全章节在线阅读_(天崩开局,我靠听野怪八卦成神)全本在线阅读
天崩开局,我靠听野怪八卦成神顾临叶辰免费小说在线阅读_最新章节列表天崩开局,我靠听野怪八卦成神(顾临叶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