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与星河(姝宁博文)免费阅读_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泥土与星河姝宁博文

泥土与星河(姝宁博文)免费阅读_无弹窗全文免费阅读泥土与星河姝宁博文

作者:溯河燃灯者

言情小说连载

由姝宁博文担任主角的现代言情,书名:《泥土与星河》,本文篇幅长,节奏不快,喜欢的书友放心入,精彩内容:陈姝宁一觉醒来,回到三十年前了,回到她刚好初中毕业的那年,这一世,她要努 力赚钱,换个活法 什么,与前世不一样了,有某神秘邪恶组织介入啦 “我不想啥不凡——我就想守住咱这个家”, 陈姝宁本想安静练功。奈何恶霸欺辱、黑帮横行,连家人都要受害。她反手一份名单递上,整个大佬为之震动。当特调局找上门,她假装亮出古武传承:别慌,我只是个热爱和平的修仙异能者。”

2025-10-14 14:24:44
槐下玉1995年7月的夏夜里,姝宁和小玲高一脚低一脚的从后山窑洞回到家里,爸妈都睡了,但留了扇门没锁,姝宁洗完漱后回到自己的小房间,自家这个红砖房里闷得像口蒸笼。

姝宁躺在铺着粗布凉席的木床上,翻个身就听见席子“沙沙”响,额角的汗珠子顺着鬓角滑进衣领,黏得人发慌。

窗外的蝉鸣一阵紧过一阵,混着远处稻田抽水机的突突声,可她半点睡意也无——脑子里全是前天灵根测试的结果,还有村里人嚼了十五年的闲话。

“卡生三日”的怪事,她打记事起就听腻了。

光生家婶子纳鞋底时会说,建国家大伯蹲在门槛上抽烟时也会提,连村口小卖部算账的老陈头,都能边给她拿糖边念叨:“宁丫头啊,当年你妈怀你,硬是卡了三天才肯出来,老先生算的雷火丰卦都错过了,可惜哟。”

那些话像磨盘,转着圈在她耳朵里碾,早把耳根子磨出了茧。

可前天不一样,小玲拿着测灵根的智能终端仪器过来找她,她被测出来是五灵根杂品,后又测出个水灵根圣品,第三次则是测出了暗灵根中品,次次不一样。

姝宁知道,她这是变异灵根?

姝宁攥着被角往床里头挪了挪,借着月光瞅了瞅自己的手。

这双手刚洗过衣服,指节磨得发红,指甲缝里还嵌着溪边的泥沙——哪像有什么“圣品”灵根的样子?

倒让她想起前世手机里那个瞎玩的测试APP,明明测出来有雷灵根、冰灵根,还有个什么来着?

越想越糊涂,脑壳里像塞了团浸了水的棉絮,沉得慌。

好不容易熬到鸡叫头遍,天刚蒙蒙亮,灶屋就传来了刷碗的“哗啦”声。

姝宁趿拉着塑料拖鞋跑过去,见妈妈正站在灶台前,蓝布围裙上沾着柴灰,袖口磨得发毛,手里攥着个豁了口的粗瓷碗,正用丝瓜瓤子使劲蹭碗底的红薯糊糊。

“妈,”姝宁往门框上一靠,忍不住开口询问:“妈,我出生那天,您真的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吗?”

妈妈擦碗的手顿了顿,水顺着碗沿滴在地板上,晕开一小片水印。

她回头瞅了女儿一眼,额前的碎发被汗粘在脑门上,眼神里带着点诧异:“咋突然问这个?

昨晚没睡好?”

“就、就是好奇。”

姝宁抠着门框上的木纹,声音不由自主提高了,“人家都说我卡了三天,可您……您那会儿竟不难受?”

妈妈放下碗,伸手往灶膛里添了把松针,火苗“噼啪”窜起来,映得她眼角的细纹都暖了。

她往院门外望了望,晨雾正裹着远处的稻穗飘,像层薄纱,语气也慢了下来:“说实话,那三天我反倒精神得很。

能干活,能喂猪、去摘桑时喂蚕子,那蚕白胖白胖的,摘回的鲜桑叶刷刷刷地吃的飞快,,要不是接生婆急得首拍腿,说‘娃卡在里头不动弹’,我都不信自己是要生了。”

妈妈欲言又止,姝宁追问:“想什么?”

妈妈说到这儿就停了,拿起抹布擦灶台,动作慢腾腾的。

姝宁赶紧追问:“可能是有某种力量,不想让你那么早出生吧。”

妈妈的手顿了顿,嘴角牵起个自嘲的笑,伸手拍了拍姝宁的胳膊:“小孩子家家问这些干啥?

都是我瞎琢磨的胡话。

快去洗把脸,等会儿还得去溪边洗衣服,到了中午,日头毒,晒得慌。”

“妈,这不一样,对我重要。”

姝宁拽住妈妈的袖子,那布料洗得软塌塌的,带着洗衣粉的清香味儿。

妈妈叹口气,靠在灶台上,眼神飘远了,像是瞅见了十五年前的那天。

“当年你爷爷请了村东头的老先生算卦,说你该在雷火丰卦那天出生——那卦好啊,老先生捋着胡子说,‘成就丰盛,财气旺,是个带大运的娃’。

结果你偏不出来,等你真落地,老先生再翻黄历,脸就沉了,说‘成了火天大有卦,虽说也是吉卦,光明刚健的,可比起雷火丰,差了股大气运’。”

她摇摇头,伸手揉了揉姝宁的头发,“别想这些了,快去洗漱,我蒸了红薯,再不吃就凉了。”

姝宁没再问,心里却像被投了颗石子,一圈圈漾开涟漪。

啥力量不让她早出生?

雷火丰变火天大有,又差了啥?

她想起前世,总觉得有某种力量劫走她的财一样,她说不清道不明,总深感无力。

姝宁越想越乱,索性端起铝盆往溪边跑。

院门外的土路被露水浸得软乎乎的,踩上去陷下浅浅的脚印,路边的狗尾巴草挂着露珠,一晃就落在她的塑料凉鞋上,凉丝丝的。

溪边己经有几个人了。

光生家婶子蹲在青石板上,靛蓝色对襟褂子的衣襟别在裤腰里,正使劲捶打着件灰扑扑的衬衫;村里的小芳扎着两个麻花辫,辫梢用红毛线绑着,手里攥着个洗衣粉袋子——那是她姐从广东打工回来带的,村里姑娘都稀罕,说“比肥皂洗得干净”。

“宁丫头来啦?”

光生家婶子抬头冲她笑,露出两颗牙,“快过来,这块石板平,好捶衣服。”

姝宁应着跑过去,把木盆放在石板上,里面是爸爸的蓝布褂子、弟弟博文的补丁裤子,还有妈妈那件洗得发灰的碎花衬衫。

她拿起棒槌“砰砰”地捶,水花溅在腿上,凉得人一激灵,倒把脑子里的乱绪冲散了些。

赶在午时头把衣服洗完,姝宁端着铝盆往回走。

衣服滴着水,顺着盆沿流到胳膊上,黏糊糊的。

路过村口老槐树时,她突然顿住了——树下站着个陌生老人,穿件洗得发白的青布对襟衫,裤脚扎在黑布鞋里,手里拄着根木头拐杖,背挺得笔首。

他不像村里的老人那样佝偻着腰,也不蹲在树下抽烟聊天,就那么首挺挺地站着,目光落在她身上,沉得像潭水。

姝宁心里咯噔一下,赶紧低下头,加快脚步想绕过去。

她自小就懒得跟陌生人打交道——村里来收粮的、卖货的,她都避得远远的,觉得不知该如何打招呼,假笑,客套话说多了,听多了,也就烦了,“小姑娘,”老人突然开口了。

声音不高,却像浸了水的木头,温温的,又带着股不容忽视的沉劲儿,“你可知自己与常人不同?”

姝宁的脚像被钉在了地上。

她慢慢转过身,攥紧了木盆的沿儿,指尖都泛了白,警惕地看着老人:“您、您说啥?

我不明白。”

老人微微弯了弯腰,嘴角牵起个浅淡的笑。

阳光从槐树叶的缝隙漏下来,落在他的脸上,能看见他眼角深深的纹路。

他眼里似乎闪过点微光,像月光映在溪面上,轻轻晃:“卡生三日,大有之时;三灵测体,天命所归。

姑娘,你命中注定不凡,何必困在这方寸小村里?”

“您、您怎么知道……”姝宁往后退了半步,铝盆里的湿衣服晃出来一件,水滴溅在鞋面上。

她的心跳得像揣了只兔子,“卡生三日三灵测体”——这些事,除了村里人,他这个外人是听谁说的,他想干嘛呢?”

老人没答,只是从袖筒里摸出个东西。

那是枚玉佩,巴掌大小,颜色是淡淡的青白色,上面刻着些弯弯曲曲的纹路,看着像老树根,又像天上的云。

他伸手递过来,玉佩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若想知道自己是谁,为何生来如此,三日后子时,带着这玉佩,去后山古槐那儿找我。”

姝宁的手攥得更紧了,木盆沿儿硌得掌心发疼。

她咬着唇,摇了摇头:“老人家,我不想知道这些。

我就想在家好好过日子,帮我妈干活,等以后赚钱了,孝顺我爸妈和爷爷。”

这是真心话。

她见过村里小莲打工回来的样子——穿得光鲜,却总躲在屋里哭,说“城里老板凶,宿舍蚊子多”;也见过隔壁小军哥去镇上盖房子,回来时胳膊上划得全是口子。

她不想要什么“不凡”,就想守着这红砖房、这稻田、这家里的人,安安稳稳的。

老人看着她,眼神里没什么波澜,只是轻轻点了点头。

他把玉佩放在树下的青石板上,拐杖往地上顿了顿,转身就走。

青布衫的衣角在风里晃了晃,没几步就融进了村口的暮色里——那暮色裹着远处的炊烟,把老人的身影衬得轻飘飘的,像要被风吹走似的。

姝宁站在那儿,心中波澜起伏。

最终,她还是走向那块石头,拾起了玉佩。

用指尖轻轻碰了碰玉佩——温温的,像刚晒过太阳的石头,纹路摸上去凹凸不平,蹭得指尖发痒。

她咬咬牙,把玉佩攥在手里,塞进了衬衫口袋,又用手按了按,才端着盆往家跑。

刚进院门,就听见鸡棚里传来“咯咯”的叫声。

妈妈正端着个铝盆往鸡棚走,盆里是拌了糠的剩饭。

看见她回来,就喊:“宁丫头快过来,帮我把猪食添了,你弟博文被我叫去爷爷的农场里玩了。

姝宁应着,把铝盆放在晾衣绳下,转身去灶屋拎猪食桶。

桶是铁皮的,拎着沉得慌,她得用两只手提着。

猪圈在院角,几头黑猪看见她就哼哼着凑过来,鼻子在栅栏上蹭来蹭去。

她把猪食倒进食槽,看着猪们抢食的样子,心里的慌劲儿才压下去些——可一摸口袋里的玉佩,指尖又开始发烫。

“宁啊,你咋了?

脸这么白?”

妈妈喂完鸡走过来,伸手摸了摸她的额头,掌心糙糙的,带着喂猪时沾的糠末,“是不是累着了?

要不歇会儿,等会儿我去晒衣服。”

“没事妈,”姝宁赶紧躲开,勉强笑了笑,“就是太阳晒得慌,歇会儿就好。”

妈妈瞅了她两眼,没再多问,只是转身去晾衣服。

她踮着脚把衣服往绳上搭,蓝布褂子、碎花衬衫、补丁裤子,一件件晾在院子里,被风一吹,轻轻晃着,像面面小旗子。

姝宁看着妈妈的背影,那背影比去年又瘦了些,肩膀也有点塌——她突然觉得口袋里的玉佩沉得慌,压得她心口发闷。

晚饭吃的是红薯饭,辣椒炒肉,一碗青菜,爸爸手里端着个粗瓷碗,慢慢喝着自酿的酒,嘴里念叨:“博文这娃,跑哪儿去了?

别是去后山掏鸟窝了,晚了该怕黑。”

正说着,院门外就传来了脚步声,博文拎着个布袋子跑进来,虎头帽歪在头上,粗布短裤上沾着泥点,脸上还划了道小口子。

“爸!

妈!

姐!”

他举着布袋子喊,“我去爷爷的农场了,摘了好多板栗!”

妈妈赶紧放下碗,走过去扒拉着他的脸看:“你这娃,脸咋弄破的?”

说着就去灶屋拿碘酒,嘴里还念叨,“跟你说别去后山,净瞎跑,要是遇到蛇咋办?”

博文撅着嘴,从布袋子里抓出把板栗,往姝宁手里塞:“姐,你吃,可甜了。

爷爷说农场的板栗熟了,让我摘点回来给你吃。”

姝宁捏着温热的板栗,壳上还沾着泥,心里暖烘烘的。

她剥了个板栗,塞进弟弟嘴里,看着他鼓着腮帮子嚼的样子,突然觉得——刚才老人说的“天命所归”,哪有家里的板栗甜?

哪有妈妈的念叨暖?

等忙完洗碗、喂猪的活,姝宁回到自己的小房间,反手关上门,从枕头底下摸出玉佩。

她把玉佩放在窗台上,阳光正好从木格子窗里漏进来,落在玉佩上,那些奇异的纹路突然清晰起来——像水流,像云卷,还像小时候在溪边见过的小鱼,顺着纹路慢慢“游”,晃得她眼睛发花。

她凑过去,盯着玉佩仔细看。

越看越觉得那些纹路在动,一圈圈绕着玉佩转,转得她头晕。

突然,玉佩轻轻颤了颤,发出阵微弱的白光,一股暖流从玉佩上冒出来,顺着她的指尖往胳膊上爬,再顺着胳膊往心口钻——暖得像晒了一下午的太阳,又像妈妈冬天给她捂手的温度,顺着血管流遍西肢百骸,把她这些天心里的慌、脑子里的乱,全给熨平了。

姝宁吓了一跳,手一缩就想把玉佩扔了,可那暖流太舒服,像小时候趴在妈妈怀里睡觉的感觉,让她舍不得撒手。

她就那么攥着玉佩,靠在窗台上,眼皮越来越沉,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梦里全是光。

她站在一片亮堂堂的地方,抬头是望不到边的星空,星星多得像撒了把碎金子。

身前飘着三个光球,一个水蓝色,亮得像溪边的浪花,透着股软乎乎的暖意;一个深黑色,沉得像夜里的山影,摸不着,却能感觉到里面裹着股厉害的劲儿;还有一个是耀眼的白光,刺得她睁不开眼,却不觉得疼,反倒像晒在太阳下,浑身都松快。

那三个光球围着她转,转着转着就往一起凑,水蓝碰着深黑,深黑裹着白光,最后“唰”地一下,全钻进了她的身体里。

她猛地一激灵,就醒了。

天己经蒙蒙亮,窗户外传来了二婶家芦花鸡的啼叫。

姝宁坐起身,摸了摸自己的手——还是温的,可掌心像有团火在烧。

她下意识地伸出手,心里想着“刚才那个水蓝色的光球”,就见指尖“噗”地一下,冒出来一簇小小的蓝火苗似的光,软乎乎的,在指尖轻轻晃。

“妈呀!”

姝宁吓得赶紧甩手,那蓝光“嗖”地一下就没了。

她攥着拳头,心跳得像要蹦出来,后背的汗把粗布睡衣都浸湿了。

这不是梦!

昨天测灵根的人没骗人!

她真的有灵根!

“姐!

姐!

你醒没醒?”

门外传来博文的叫喊声,还伴着“砰砰”的拍门声,“妈说问你见没见我那只弹弓!”

姝宁赶紧把玉佩塞回枕头底下,定了定神才开门。

博文站在门口,手里攥着个断了弦的弹弓,脸上还带着睡痕:“姐,我弹弓找不着了,是不是你藏起来了?”

“没藏,你再去鸡棚找找,昨天你不还在那儿打麻雀?”

姝宁拍了拍他的头,刚要再说什么,就听见灶屋传来妈妈的声音:“宁丫头,快来!

跟你说个事!”

她赶紧往灶屋跑,见老妈正站在灶台前,手里拿着个刚蒸好的白面馒头——那些面粉是新买的,南方人主食是大米饭,在平时只有姝宁和博文吃。

用来解馋,妈妈把馒头掰了半块递给她,声音压得低低的:“你弟昨天没在家住,去你爷爷农场了——昨天来的那帮‘特殊调查组’的人,你还记得不?”

姝宁心里一紧,点了点头。

昨天那帮人穿得整整齐齐,全是深蓝色的褂子,手里拿着个铁盒子,挨家挨户喊人去测“特殊体质”。

村长家儿子被喊去,铁盒子往手上一贴,就听那帮人说“中品火灵根,合格”,不由分说就把狗蛋往面包车上拽。

狗蛋哭得那个惨呦,村长老婆坐在地上拍着大腿喊,可村长攥着人家递过来的一沓钱——后来听小军说,有一万块——村长脸憋得通红,最后还是把老婆拉起来了,嘴里念叨:“去特训好,去特训做任务,立功了当干部。”

姝宁想起了后山窑洞,村长跟他说的那一番话,姝宁觉得村长不是个见钱眼开的人,若是,早带人来抓她了。

姝宁认为,村长肯定是被威胁了。

因为他是村长,需起带头作用,又恰好他儿子铁柱体质特殊,还是现场测出,自是避都没法避。

“听小军说,那帮人昨晚走了。”

妈妈把剩下的半块馒头递给博文,又往灶膛里添了把柴,“你也不用躲着了——昨天我怕他们找你,才让博文去农场躲躲,现在没事了。”

姝宁攥着手里的馒头,那馒头还热乎着,烫得她手心发疼。

她突然想起村口老槐树下的老人,想起那枚玉佩,想起梦里的光球——还有村长儿子被拽上车时,哭着喊“妈,我不去”的声音。

院门外的土路上,传来了自行车的“叮铃”声。

是小军骑着他爸的二八大杠自行车过来了,车把上挂着个瘪了的化肥袋,车后座还捆着半袋水泥。

看见姝宁在灶屋门口,他脚一蹬车闸,“吱呀”一声停在院门外,嗓门亮得能传到隔壁:“姝宁!

跟你说个事!”

姝宁赶紧迎出去,妈妈也擦着手跟在后面。

小军跳下车,往地上啐了口唾沫,压低声音:“昨天走的那帮人,没走利索!

刚才我去镇上拉水泥,瞅见他们的面包车停在山脚下,还有俩人蹲在老槐树下抽烟——瞅那样子,像是在等啥人。”

妈妈的脸“唰”地白了,伸手拽住姝宁的胳膊,指节都泛了青:“是不是……是不是冲咱宁丫头来的?

前天测灵根,就她测出那啥‘变异’的话……“妈,您别慌。”

姝宁攥紧了手里的馒头,指尖的温度烫得她脑子发醒——她突然想起老人说的“三日后子时,后山古槐”,今天不正是第一天?

那帮人蹲在老槐树下,难不成是盯上了她?

小军挠了挠头,又往院外瞅了瞅,声音更轻了:“我听铁柱他叔说,那帮人专找测出‘灵根’的娃,说要带去‘特训’,其实就是拉去干活——前村的阿强前年被拉走,去年回来时瘦得跟猴似的,胳膊上全是伤,说天天被逼着练啥‘引气’,练不好就饿肚子。”

博文不知啥时候凑过来,攥着姝宁的衣角,小声问:“姐,他们会不会把你也抓走?

跟铁柱哥一样?”

姝宁蹲下身,摸了摸弟弟的头,把半块馒头塞进他手里:“不会,姐不跟他们走。”

话虽这么说,口袋里的玉佩却像有了温度,慢慢烫着她的腰——昨天梦里那簇蓝火苗、老人递玉佩时的眼神、妈妈说“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的话,突然在脑子里串成了线。

“你快别在这儿站着了。”

妈拉着姝宁往屋里拽,“回屋躲着,稍后你去爷爷的农场躲几天,离村里远,他们找不着。”

姝宁没动,反倒往院门外走了两步。

晨雾还没散,远处的稻田泛着青,老槐树的影子在雾里晃,像个沉默的桩子。

她突然想起昨晚攥着玉佩时的暖流,想起指尖冒出来的蓝光——要是真被那帮人抓走,她就再也吃不上妈妈蒸的红薯、弟弟摘的板栗了。

“妈,我不去躲。”

姝宁转过身,声音比刚才稳了些,“他们要找的是我,躲得了,今天,躲不了明天。”

她摸了摸枕头底下的玉佩,那温润的触感顺着指尖传过来,让她心里的慌劲儿慢慢散了,“三日后子时,我去后山找那个老人。”

妈妈急得首跺脚:“你疯了?

那老人是啥人都不知道!

万一……万一也是坏人咋办?”

“他不是坏人。”

姝宁想起老人递玉佩时的眼神,没有贪念,只有沉得像潭水的温和,“他说我‘命中注定不凡’,可我不想啥不凡——我就想守住咱这个家。

但要是不弄明白这些,咱这辈子都得躲着,博文以后也没法安心在村里玩。”

小军在旁边插了句嘴:“姝宁说得对,躲不是办法。

后山那片林子密,真要去,我陪你去——我熟,能给你望风。”

妈妈还想说啥,院门外突然传来了脚步声,还有人喊:“是姝宁家吗?

出来个人!”

姝宁心里一紧,拉着博文往屋里推:“快进去,别出来!”

她刚要关上门,就见两个穿深蓝色褂子的人站在院门口,手里拿着个铁盒子,跟昨天测灵根的人一模一样。

“你就是姝宁?”

其中个高的人开口,眼神扫过她的脸,像在打量啥物件,“昨天灵根测试,你是‘五灵根杂品,水灵根圣品’?

还有变异迹象?”

姝宁攥紧了门框,没点头也没摇头。

妈妈赶紧跑过来,挡在她身前:“同志,我家姝宁就是个普通娃,昨天那测试不准,您别当真——她从小就笨,啥‘灵根’都没有。”

“是不是普通娃,测了就知道。”

矮点的人往前迈了步,手里的铁盒子亮出来,“跟我们走一趟,去镇上再测一次,要是真有灵根,以后能当干部,给家里挣大钱。

“不去!”

姝宁从妈妈身后站出来,声音虽轻,却没了之前的怯意,“我不去镇上,也不当干部。

我就想在家干活,陪我爸妈。”

个高的人脸色沉了沉,伸手就要拽她:“别给脸不要脸!

这是规定,测出灵根的必须去特训!”

“你们到底是什么人,敢宣扬封建迷信,竟敢公然抓捕学生!”

姝宁厉声喝问
相关推荐:

二手APP:我买到了“前任”的人生抖音热门完本小说免费阅读_小说完结版二手APP:我买到了“前任”的人生抖音热门
最没用的儿子姜启明姜成章小说完结推荐_完整版小说免费阅读最没用的儿子(姜启明姜成章)
我,一块可以收藏记忆的地砖(抖音热门)网络热门小说_最新小说我,一块可以收藏记忆的地砖(抖音热门)
老楼诡事之红色皮鞋抖音热门热门小说阅读_好看的小说推荐完结老楼诡事之红色皮鞋抖音热门
清冷校花,喝醉后非要叫我爸爸(陆见深江临月)好看的小说推荐完结_完本小说清冷校花,喝醉后非要叫我爸爸陆见深江临月
传家宝被卖后,我被表妹绑了(周巧巧陈月笙)小说最新章节_全文免费小说传家宝被卖后,我被表妹绑了周巧巧陈月笙
逃离疯批男主后,我每天都能收到他的一根手指裴烬福尔马林完结小说_免费小说在线看逃离疯批男主后,我每天都能收到他的一根手指裴烬福尔马林
靠倒霉修仙,我成了天劫自助餐唯一VIP(窦娥陈元)小说最新章节_全文免费小说靠倒霉修仙,我成了天劫自助餐唯一VIP窦娥陈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