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桑园村的年轮鲁西北大地,广袤而平坦,像一块被岁月反复揉搓的巨大面饼。
时值一九八零年代末,夏末秋初的风已经开始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凉意,
掠过一片片玉米地和高粱田,吹进桑园村低矮的院落里。王振家就住在村东头,
三间坐北朝南的土坯房,带着一个不算小的院子。墙是黄土夯实的,
岁月在上面留下了深深浅浅的沟壑,像老人脸上的皱纹。屋顶覆着厚厚的麦秸,每年秋天,
王振都要爬上屋顶,仔细地修补被风雨侵蚀的地方,那是这个家抵御寒冬的屏障。
王振是个典型的鲁西北汉子,四十出头的年纪,脸庞被日头晒成了古铜色,手掌粗糙,
指节粗大,那是常年与土地、农具打交道留下的印记。他话不多,但做事踏实,肯下力气。
在这个家里,他是顶梁柱,是那片不算肥沃但维系着一家生计的土地上,最辛勤的耕耘者。
他的妻子李秀兰,比他小两岁,是个同样勤快而精明的女人。身材微胖,
总是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褂子,头发在脑后挽成一个利落的髻。家里家外,
收拾得井井有条。她会算计着每一分钱,每一粒米。自留地里的菜,
她总能变着法子让一家人吃得有滋有味;孩子穿小的衣服,她拆洗缝补,
改改又能穿一季;就连灶膛里的柴火,她都码放得整整齐齐,确保烧饭时既省柴又旺火。
他们有一双儿女。儿子小刚,十二岁,正是猫狗都嫌的年纪,整天在外面疯跑,晒得黝黑,
但对家里的活儿也不含糊,放学后知道帮着打猪草、放羊。女儿小芳,刚满八岁,文静秀气,
是母亲的贴心小棉袄,已经能帮着烧火、扫地、照看鸡鸭。
这个五口之家王振的父母早些年相继过世,还有一位特殊的成员——王振的爷爷,
年近八旬的王山。老爷子身子骨还算硬朗,只是耳朵有点背,眼神却依旧清亮。
他是这个家庭的“活历史”,也是某种精神上的定盘星。平日里,
他喜欢坐在院墙根下那把磨得油亮的竹椅上,眯着眼晒太阳,
或者慢悠悠地侍弄他那几盆宝贝花草。他的话不多,但一旦开口,家里人都愿意听。
日子就像村头那架老掉牙的辘轳井,吱吱呀呀,一圈一圈,重复着相似的轨迹,缓慢而坚实。
清晨,天还没大亮,李秀兰就第一个起床,捅开炉火,
准备一家人的早饭——通常是玉米面糊糊、贴饼子,就着自家腌的咸菜。王振则趁着凉快,
下地干活。小刚和小芳吃过早饭,背起母亲用碎布头拼成的书包,结伴去村小学上学。中午,
饭菜简单,往往是早上的剩饭,或者下一锅面条。晚上,是一天中最齐整的时刻,
一家人围坐在堂屋那张旧八仙桌旁,桌上或许会多一两个炒菜,王振会抿一口廉价的地瓜烧,
听孩子们叽叽喳喳地说着学校的趣事。他们的生活,谈不上富裕,甚至有些紧巴。
每一分收入,每一笔开销,都要经过精打细算。
食的钱要留出买化肥、种子的;卖猪的钱要预备孩子的学费、过年的新衣;鸡蛋舍不得多吃,
要攒起来换盐换酱油。但他们从不怨天尤人,只是默默地、用力地活着,像田里的庄稼一样,
把根深深地扎进这片土地,从泥土里汲取微薄的养分,也回报以坚韧的生长。
王振时常在夜里,就着昏黄的煤油灯村里虽然通了电,但为了省电费,
很多时候还是点煤油灯,盘算着家里的光景。他想把老房子翻修一下,
至少把土坯墙换成砖挂面;他想给秀兰买件像样的呢子外套;他想让孩子们以后都能读初中,
上高中,甚至……他不敢多想,但那念头像种子,埋在心底最深处。他知道,这一切,
都需要汗水,需要时间,需要这个家里每一个人,继续这样一分一厘地积攒,
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院子里的老枣树,叶子开始泛黄,几颗早熟的枣子已经红得耀眼。
风过处,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在低语着这个平凡家庭日复一日的故事,也仿佛在预示着,
某种不寻常的际遇,即将悄然降临。第二章:窗棂上的访客这场雨,是从午后开始下的。
起初是淅淅沥沥的小雨,敲打在窗纸和瓦片上,发出细密的沙沙声。到了傍晚,雨势渐大,
变成了哗哗的急雨,天地间一片迷蒙,院里的积水顺着地势,汩汩地流向墙角的排水沟。
王振从地里提前回来了,裤腿上溅满了泥点子。李秀兰忙着把晾在院子里的衣服收进来。
小刚和小芳趴在堂屋的炕上,
隔着窗户玻璃看外面雨打芭蕉其实是院角那丛高大的芋头叶子。堂屋的窗户是木格棂的,
上半部分糊着白麻纸,下半部分镶着几块不大的玻璃,以便采光。“爹!娘!快看!
窗户上有东西!”小芳眼尖,忽然指着靠近屋檐的那扇窗户玻璃,声音里带着一丝惊奇,
又有一丝怯意。王振和李秀兰闻声凑过去。透过被雨水模糊的玻璃,
只见两条长长的、黄绿相间的影子,正紧紧地贴在窗棂外侧。它们的身子有小拇指粗细,
鳞片在昏暗的光线下泛着湿润的光泽。一条稍大些,一条稍小,相互缠绕着,
又似乎各自安静地趴伏着,三角形的脑袋微微昂起,信子偶尔快速伸缩一下,
仿佛在感知着屋内温暖的气息。是蛇!两条菜花蛇。“哎呀!蛇!”李秀兰低呼一声,
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脸上露出嫌恶和紧张的神情。在农村,蛇并不少见,
但如此近距离地趴在生活起居的窗户上,还是让人心里发毛。小刚胆子大,好奇地凑得更近,
鼻子几乎要贴到玻璃上:“是菜花蛇,没毒的。它们趴这儿干嘛?避雨吗?
”王振皱紧了眉头。他倒不是特别怕蛇,年轻时下地干活没少碰到。但他觉得这东西阴气重,
出现在家宅周围,总归不是个好兆头。而且,万一吓到孩子或者老人呢?“去,
拿根长点的竹竿来。”王振对儿子吩咐道,语气沉稳。小刚应声跑去杂物间。王振接过竹竿,
小心翼翼地打开窗户内侧的插销,将窗户向外推开一条缝。
冰凉的雨丝立刻夹杂着风灌了进来。他伸出竹竿,轻轻地拨弄那两条蛇,想把它们赶走。
受到惊扰,两条蛇灵活地蠕动起来,顺着湿滑的窗棂和墙壁,迅速游走到了屋檐下的黑暗中,
不见了踪影。“好了,赶走了。”王振关上窗户,插好插销,拍了拍手上的灰,
“可能是雨太大,找不到地方躲了。”一家人松了口气,继续吃饭。雨还在下,夜色渐浓。
煤油灯的光晕在墙壁上跳跃,映出一家人晃动的影子。然而,第二天下午,天又阴沉下来,
临近傍晚,再次下起了雨。雨势不如前一天大,但绵绵密密,下得人心里也跟着潮湿起来。
“爹!娘!那两条蛇又来了!”这次是小刚先发现的,声音里充满了不可思议。果然,
还是在老地方,那扇窗户的玻璃外侧,那两条菜花蛇再次出现,姿势几乎和昨天一模一样,
安静地趴伏着,仿佛从未离开过。
李秀兰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了:“这……这东西怎么又回来了?怪瘆人的。”她看了看王振,
“要不,你想办法把它们弄远点?或者…….”她欲言又止,
眼神里掠过一丝农村妇女常有的那种对未知之物的忌讳。王振心里也泛起了嘀咕。
一次是偶然,这第二次,就有点蹊跷了。他再次拿起竹竿,这次他不仅驱赶,
还把窗户附近墙上的缝隙、屋檐下的杂物都清理了一下,
想着是不是这里有什么吸引它们的东西。两条蛇再次被驱离,消失在雨幕中。王振站在门口,
望着灰蒙蒙的天空和连绵的雨丝,心里莫名地有些沉重。这两条蛇的执着,
让他这个一向笃信“眼见为实”的庄稼汉,心里也画上了一个问号。
第三章:爷爷的训诫两条蛇第三次出现在窗户上,是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没有下雨,
阳光很好,它们就那样安静地趴在玻璃上,享受着秋日暖阳,姿态甚至显得有些惬意。这次,
连一向胆大的小刚都觉得有些不对劲了。“它们怎么老来咱家?是不是咱家窗户特别暖和?
逆袭之路从平凡到巅峰苏然赵强完结小说免费阅读_热门免费小说逆袭之路从平凡到巅峰(苏然赵强)
规则怪谈:我的天赋强亿点点(林凡凡凡)免费小说笔趣阁_完结版小说推荐规则怪谈:我的天赋强亿点点(林凡凡凡)
规则怪谈:我的天赋强亿点点(林凡凡凡)在线阅读免费小说_完整版小说免费阅读规则怪谈:我的天赋强亿点点(林凡凡凡)
规则怪谈:我的天赋强亿点点林凡凡凡完结小说_免费小说在线看规则怪谈:我的天赋强亿点点林凡凡凡
最后一个碳基李维夏晚最热门小说_免费小说全集最后一个碳基(李维夏晚)
最后一个碳基李维夏晚最新热门小说_最后一个碳基全本在线阅读
最后一个碳基(李维夏晚)完结版小说_最新全本小说最后一个碳基李维夏晚
逐货师:奇货诡途(沈七陆寻)免费完结小说_免费小说在线阅读逐货师:奇货诡途(沈七陆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