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戈壁滩的风裹着砂砾砸在观测站的钢构外壁上,发出类似金属锈蚀的 “沙沙” 声。林野盯着主控屏幕上的柯伊伯带星图,指尖悬在触控板上方,指节因用力而泛白 —— 屏幕中央,12 颗编号从 K-73 到 K-84 的小行星,像被橡皮擦抹去般,在三分钟内相继熄灭了光点。
“又是设备故障?” 副研究员小张揉着发红的眼睛,伸手去按重启键,却被林野猛地攥住手腕。
“别动!” 林野的声音沙哑得像砂纸摩擦,“调出残留能量光谱,快!”
数据流如瀑布般在屏幕左侧炸开,红色的谱线在坐标轴上疯狂跳动,却不是常见的多普勒红移 —— 那些谱线的频率不仅在降低,还出现了 “负质量偏移”,就像有只无形的手,正把光子的能量往空间裂缝里拽。林野抓起桌上的咖啡灌了一口,滚烫的液体顺着喉咙往下滑,却压不住脊椎窜起的寒意。
他突然想起三天前的异常:月球背面的氦 - 3 探测站传回的数据里,有 0.03 秒的重力读数断层;昨天南极科考站的冰层雷达,扫到了直径两米的 “空间空洞”,冰层在空洞周围呈现出诡异的 “逆向冻结”。当时他以为是不同观测站的设备误差,可现在……
“计算能量波扩散速度。” 林野松开小张的手腕,手指在触控板上翻飞,“以 K-73 的湮灭坐标为原点,代入相对论质能方程修正值。”
小张的手指在键盘上磕绊了几下,屏幕上立刻弹出一行刺眼的数字:0.3c。
“三倍光速?不可能!” 小张的声音发颤,“相对论里光速是宇宙上限……”
“不是物质波,是空间本身的震颤。” 林野打断他,瞳孔死死盯着屏幕上不断扩大的红色预警圈,“就像在水面上扔石头,涟漪的扩散速度,和水面本身的性质有关。” 他突然停住动作,猛地抬头看向窗外 —— 观测站的探照灯本该直射千米外的戈壁,此刻光束却在半空中扭曲成了螺旋状,就像被无形的漩涡拉扯。
主控室的灯光突然闪烁起来,天花板上的钢条发出 “咯吱” 的呻吟。林野扑到备用服务器前,扯开面板,拔出存储着光谱数据的硬盘。就在这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桌上的咖啡杯 —— 杯里剩下的半杯咖啡,正以违背重力的方式,沿着杯壁向上攀爬,在杯口形成一个悬浮的液珠,然后突然 “啵” 地一声,消失在空气中,连水蒸气都没留下。
“空间在被吞噬……” 林野的心脏像被一只冰冷的手攥紧,他摸出手机,拨通了联合航天局的加密电话,“我是林野,柯伊伯带观测站,发现 12 颗小行星湮灭,残留能量波呈现负质量红移,扩散速度 0.3 倍光速,预计……” 他顿了顿,手指在屏幕上快速计算,“预计 7 年后抵达太阳系内侧!”
电话那头沉默了两秒,传来局长周明海不耐烦的声音:“林野,你上个月提交的‘虚空涟漪’假说已经被驳回了,别再用这些臆想的数据浪费资源 —— 观测站的设备该检修了,我会派技术人员过去。”
“不是臆想!” 林野的声音陡然拔高,“刚才探照灯的光束发生了空间扭曲,咖啡液珠直接湮灭!这是维度裂缝的前兆,一旦涟漪抵达地球,整个行星的物质结构都会被瓦解!”
“够了。” 周明海的声音冷了下来,“再扰乱军心,我会申请暂停你的观测权限。”
电话被挂断的忙音在耳边响起,林野盯着黑屏的手机,指节用力到发白。小张凑过来,声音带着怯意:“林哥,会不会真的是设备问题?毕竟…… 负质量红移这种事,从来没在文献里见过。”
林野没说话,转身走到观测窗前。戈壁滩的夜空格外清澈,银河像一条发光的绸带横亘在天际。可在他的眼中,那片璀璨的星海背后,正有一道无形的涟漪在快速逼近,每一秒都在吞噬着数亿公里的空间。他突然想起三年前导师临终前说的话:“宇宙不是温柔的摇篮,它藏着无数能撕碎物质的力量,只是人类还没看见。”
就在这时,主控屏幕突然发出刺耳的警报声。林野冲回去,只见屏幕上的星图中央,又出现了三个熄灭的光点 —— 这次是位于火星轨道外侧的三颗人造卫星,编号分别是 “信使 - 9”“探索者 - 12” 和 “瞭望者 - 3”。它们的湮灭位置,恰好连成一条直线,指向太阳系内侧。
“能量波的路径…… 在瞄准地球。” 林野的声音发颤,他抓起桌上的硬盘,塞进背包,“小张,收拾数据,我们必须离开这里,去找‘火种计划’的人。”
“火种计划?那不是军方的秘密项目吗?我们怎么进去?”
林野拉开观测站的应急柜,取出一把激光切割器和一个便携式光谱分析仪,眼底闪过一丝决绝:“他们需要知道真相,哪怕用闯的。”
就在他伸手去拉门的时候,观测站的地板突然剧烈震动起来。墙壁上的裂缝开始蔓延,天花板上的钢管 “哐当” 一声砸在地上,火星溅起的瞬间,又突然消失在半空中。林野猛地回头,只见主控屏幕的玻璃上,出现了一个直径约半米的圆形空洞 —— 空洞边缘的玻璃没有碎裂,而是像被某种力量 “溶解” 了,露出后面漆黑的空间,仿佛一只盯着他们的眼睛。
“走!现在就走!” 林野拽着小张,冲向观测站的紧急出口。身后,那个圆形空洞正在扩大,桌椅、设备、甚至空气,都在被缓缓吸入那片漆黑中,发出类似气流的 “呜呜” 声。
戈壁滩的风更猛了,林野拉着小张跑向停在观测站外的越野车。他回头望了一眼,只见观测站的屋顶已经被那个不断扩大的空间空洞吞噬了一半,钢构和混凝土在接触空洞的瞬间,没有崩塌,而是直接化作了虚无。
“这只是开始。” 林野咬着牙,将越野车的油门踩到底,车轮卷起的砂砾在车灯下划出两道弧线,“7 年…… 我们只有 7 年时间。”
越野车的引擎声在戈壁滩上回荡,车后座的背包里,硬盘正闪烁着微弱的红光,里面存储着人类对抗 “虚空涟漪” 的第一份证据。而在遥远的柯伊伯带之外,那道无形的涟漪正以 0.3 倍光速推进,沿途的小行星、彗星、甚至星际尘埃,都在它的路径上化作了虚无,留下一片死寂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