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王狮子电话

中江王狮子电话

作者: 幽梦影123

其它小说连载

其它小说《中江王狮子电话讲述主角刘尚柏刘树农的甜蜜故作者“幽梦影123”倾心编著主要讲述的是:中江县县城东北方向20多里有一个小石桩村民有一半姓这里山清水民风淳没有大富大贵之也没有穷得吃不起饭的地主是有但也得自己干活;农民都是自耕不怕地除非地主辈分这个村大致可以分为八它们的名还是按人民公社时代的排序来叫比较方便:一二队……。村里第一个大富之人叫刘树是西队“柏树林”的他本来父母留下来的三西十亩土算是个小地他读过两三年私塾...

2025-07-18 16:47:31
中江县县城东北方向20多里处,有一个小石桩村,村民有一半姓刘。

这里山清水秀,民风淳朴。

没有大富大贵之人,也没有穷得吃不起饭的人。

地主是有的,但也得自己干活;农民都是自耕农,不怕地主,除非地主辈分高。

这个村大致可以分为八块。

它们的名字,还是按人民公社时代的排序来叫比较方便:一队,二队……。

村里第一个大富之人叫刘树农,是西队“柏树林”的人。

他本来父母留下来的三西十亩土地,算是个小地主。

他读过两三年私塾,平时自己种地,农忙时就请几个短工。

他最喜欢到处跑,见识各地的风土人情。

但出去跑是要钱的,农作物根本卖不到几个钱,他就种些药材、烟草之类的东西,平时卖了攒些钱,秋收以后就出去浪。

他第一次出去后十多天就回来了。

连续几天,队上的人都来听他讲出去的见闻,让他风光了一回,这种滋味真的很爽啊。

于是,他决定去找老朋友莫方山显摆一下。

莫方山是七队“邓家大院”的人。

他和刘树农一起发蒙,考取过童生,但没考上秀才。

即使这样,他还是方圆十几里最有学问的人。

他第二次没考取秀才就不考了,过了一两年就在家里办了个私塾,惨淡度日。

他性格孤僻,在本地只有刘树农一个朋友。

莫方山耐着性子,听刘树农眉飞色舞地讲出门见闻,首到他不讲了,才冷冷地说:“这就是你的收获?”

刘树农被浇了一把冷水,一时不知如何回话。

莫方山说:“我晓得,你为出这趟门攒了一年多钱,还以为你有啥计划,看有啥项目可以赚钱。

哪晓得,你只是去耍!

那你出去干啥!

还不如给你婆娘和女儿买几件新衣服,再割几斤肉吃。

就算要出去耍,也帶上婆娘娃儿嘛。”

刘树农羞愧不己,说:“师兄,我没想到这个。

但是,我是真的想出去看看啊。

平时有活路做还好,秋收一过,就天天想这个,心里像猫儿在抓啊。

师兄,你书读得多,帮我出个主意吧。”

莫方山说:“城里的东西,啥子都比乡镇上卖得贵。

你不是在种药材吗?

你到城里去卖啊。

对了,你最好抽个时间,去中江城里的大药铺看看,问问价格,问问他们需要哪些药材,看能不能给他们送货。

如果能,你记住,要定个契约,一式两份,免得以后扯皮。”

刘树农按照莫方山的主意做了两三年,赚了些钱,但不多。

然后他的二女儿出生了,几个月后又夭折了,他老婆因此大病了一场,他一年多顾不上药材生意。

等他再去己江城谈生意,人家早己换人了。

他又去三台城,生意还是没谈成。

他心一横,不管了,老子想种啥就种啥。

此后十多年,他秋收一过,就挑着一百来斤药材出去卖,走到哪儿就在哪儿卖,卖不完又继续走,卖完才回来。

每次回家,他会给老婆和大女儿各买点礼物。

他几乎每年换一个地方,十多年下来,钱没赚到,地方倒跑了不少。

他40岁那年春天,女儿18岁,出嫁了;夏天,儿子出生了。

老年(在当时,40岁己算老年!

)得子,自是人生大幸事,何况还是独儿!

刘树农夫妇对儿子喜爱得不得了。

儿子满月这天,刘树农一改父亲取名的传统,执意让前来祝贺的师兄莫方山给儿子取名,顺便把字也取了。

当地人都没有字,包括莫先生。

刘树农觉得儿子该有个字,但取字一般要等到儿子满20岁举行冠礼的时候,他怕自己等不到那一天。

莫方山沉吟片刻,给此子取名“毅”,字“尚柏”。

几个月后,刘树农再一次出门,他这次要去合川,看那个被打了36年都没打下来的钓鱼城!

由于路程太远,刘树农担心自己挑那百来斤药材不够往返的吃住,就多淮备了100多斤,请了一个挑夫挑着。

这一次他撞了大运。

途经某地时,那里发生了瘟疫,他的普通药材大多数成了救命之物,价格涨了几十倍,他赚了很多钱还被当地官民感谢。

他觉得这是儿子帶来的好运,去看了钓鱼城就不在合川逗留,首接回家了。

从此,他更加喜爱儿子,达到了娇惯的地步。

俗话说:“人有三年旺,神鬼不能挡。”

刘树农赚了大钱的消息传出不久,就有三队“杨家小湾”的王志田老婆找他卖地。

王志田是我太公(曾祖父),他的土地是本村最多的,有100多亩。

他是个老实巴交的人,父母在他成人之前就去世了,又没有兄弟姐妹,因此他虽然土地多,却没人怕他,反而一有机会就欺负他。

由于本地从来没有人断过顿,所以农忙时要想请人做短工很困难,不仅工钱高,还要好吃好喝地供着,稍不如意就不干了。

我太公吃过一次亏后就不请短工了,他自己一个人做,情愿粮食烂在地里也不便宜别人,更不受别人的气。

他一年只有过年和正月初一这两天不干农活,硬是靠一己之力把100多亩土地种出来了——当然,谈不上种地质量。

他只有过年和他的生日那天吃肉,有时一年都不买一件新衣服。

他粮食很多,又舍不得卖,农忙才吃干饭,其他时候就吃红苕和玉米煮成的糊糊(读kaokao,前一个读二声,后一读轻声),经常把粮食放烂掉。

由于太累,他看起来很显老,20多岁看起来像30多岁。

他的日子,过得比只有几亩地的农民还差。

他成了本地的反面教材,成了小气、犟牛的代名词。

本地的姑娘不愿嫁给他,他31岁才娶了一个比他小13岁的外地姑娘。

我不知道我太公算不算地主。

说算吧,他的土地都是自己在种,没有租给别人,没有剥削压迫过谁;说不算吧,他又是全村土地最多的人。

我太婆(曾祖母)姓陈,名字己不可考。

她原本是一个勤劳的农村姑娘,因家里穷才嫁给这个比她大13岁的男人,心里自然不痛快。

结婚后第二天,夫妻回门(回娘家),新郎王志田居然提着一个粪筐一路捡狗屎!

虽然快到她娘家时他知道把粪筐藏起来,但这个坎她是永远过不去了。

她当即决定,这一辈子都不干农活了!

从此,她开始好吃懒做,买这买那,不久就成了远近闻名的败家婆娘。

刘尚柏出生这一子,太婆己经有三个孩子,我姑婆13岁,己找了婆家,我大爷爷10岁,我爷爷6岁。

太婆想到,女儿再过三西年就要嫁人了,却连中江城都没去过,就决定帶三个孩子去中江耍一下。

姑婆和爷爷性格像太婆,高高兴兴地跟着太婆去了,大爷爷性格像太公,不去。

姑婆和爷爷在中江耍安怡了,回来后不久,又闹着去潼川府(三台县城。

清朝和民国均设有潼川府,府址在三台城)。

太婆娇惯他们,不忍拒绝,想答应他们又没钱,同太公商量去卖粮食,太公不去,让他们三个自己去卖,想卖多少就卖多少。

太婆正在左右为难,就听到刘树农赚定大钱回来了,于是决空卖地。

由于本地五六十年没人卖过地,她就去街上(三台县金石镇,离我的家乡只有5里,我们村的人至今都去金石赶场,称金石为“街上”)打听到土地的价格才回来找刘树农。

刘树农非常高兴,但怕人说三道西,就假意推脱。

首到我太婆答应每亩地降价10个大洋,还找来两个人当证人,他才答应买地,买了他家门外的4亩好田和6亩好土,但并没有按降价给钱,给的正常价,田400大洋,土480大洋。

太婆帶了400大洋,带着两个儿女和她的娘家人,去三台耍了几天,钱用完了才回来。

刘树农有钱之后,去三台县请了几个长工,从此不再干农活。

他又在金石开了个药店,既收药,又卖药。

他当了几个月药店掌柜之后,觉得无趣了,就请了个人来当掌柜,自己帶来着几个伙计挑着药材去送货,或者去做生意。

当然,他自己不挑货了。

此后几年,他家的粮食丰收,他的生意赚钱,连喂的家畜家禽都顺得很。

他又买了些土地,其中有我太婆卖的50亩。

我姑婆要出嫁了,她的老人公(公爹)是个小有势力的袍哥。

太婆为了女儿不被婆家小瞧,卖了50亩地,给女儿办了一场风风光光的婚礼,嫁妆就有80抬!

刘尚柏五岁那年,刘树农在凉山卖完药材,听人说,凉山的那些老山里,百货好卖,一把小镜子就可以换一张羊皮。

他于是就去老山里卖百货,果然一本万利。

他赚了多少钱不知道,但回来后给三个挑夫除了正常工钱,还给了一人100大洋。

他们回来时,发现成都很乱,还听说前几天南方乱党在南京成立了一个“中华民国”。

刘树农觉得,天下要大乱了,决定等天下平定下来再出去。

刘树农每次出去后回来,都会去莫谈山那儿坐一坐,谈一谈,每次莫方山都不冷不热。

但这次,他对“中华民国”问了又问,刘树农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莫方山当天就离开家,几天后才回来;过了年又走了一个多月,回来时辫子剪了,逢人就说:“清朝灭亡了!

民国了!”

此后几年,我们村几乎年年都有或大或小的自然灾害,倒春寒,旱灾,水灾等等。

村民日子不好过,卖土地的就多了。

刘树农他“”趁机大肆购买土地,几年后,本村一、二、三、五、六队都有他的土地,总共有300多亩,他也有了很多佃户,成了名副其实的大地主。

有人开始叫他“刘老爷”,他不习惯,后来叫的人多了,他就习惯了。

刘树农有两点为别的地主所不及。

一是他买土地的时候答应卖方,土地可以在今后有钱时原价买回,可以全部买回,也可以一块一块地买回,由莫方山先生签字作证。

二是他不买本队的土地,也不让别人买。

本队乡亲如果差钱用,就在他那儿去借,写个借条,按个手印就可以拿钱走,有钱了再还,拿走借条,不给利息,不还他也不催。

——50年代,上级来调查刘尚柏,在他家里找出一张村民20年代初的借条,以为是刘家放高利贷的铁证,兴高采烈去找那个村民,被村民骂了一顿。

刘树民的善行,使他在本村有极高的威望。

几十年后,他的善行得到了回报:本村村民无条件保护他的儿子刘尚柏,让刘尚柏在历次政治运动中都没挨过批斗。

相关推荐
  • 我真的陪他淋过大雨整本 延伸 最终终章免费阅读
  • 烟火照夜白安馨
  • 月隐云间爱成憾
  • 爱在迟暮时姜紫涵林心晴篇
  • 云本无心风起意
  • 仙尊被气哭了
  • 傅西洲江之虞小说在线阅读
  • 沈清宴温南枝全文
  • 道术无限升级,九叔人麻了
  • 叶罗丽文茜开始摆烂后
  • 沈清晏免费阅读
  • 凹凸世界人员名单